电子档案

第 2 卷

2014 年

12 月刊

絮语

第 2 卷 - 2014 年 12 月刊
中国抛喷丸及残余应力学术届概况
刘如伟

刘如伟

  中国抛喷丸技术学术交流方面,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在不同行业和部门曾召开了几次喷丸强化技术交流会,尤其近十年来,在抛喷丸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也已取得了比较显著的进展,有效地提高了各类机械零部件的寿命,降低断裂失效和故障率,避免了严重的机毁人亡事故。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失效分析分会的支持下,于2010年6月正式成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喷丸技术专业委员会,并分布在江苏大丰、江苏昆山、山东济南三地成功举办了三届全国喷丸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规模已接近200人,在航空、机车、汽车等制造领域有着重要影响。

  表面抛喷丸强化技术通过在材料表层引入残余压应力场和表层组织结构变化,从而可有效提高传动零部件的疲劳强度及应力腐蚀抗力等,其中抛喷丸设备、弹丸介质及抛喷丸工艺是决定强化效果的关键要素,与其它表面强化技术相比,抛喷丸处理具有强化效果明显、操作简便及成本低廉等优点,现已得到广泛应用。

  喷丸技术学术交流会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①颗粒抛喷丸、超声冲击、研磨、滚压等传统形变强化,②激光喷丸、复合喷丸等新型表面强化,③基于抛喷丸处理的金属表面纳米化,④抛喷丸成形加工技术,⑤抛喷丸残余应力场与材料组织结构表征,⑥抛喷丸过程理论分析与数字仿真,⑦抛喷丸强化与失效预防,⑧先进抛喷丸设备和磨料介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喷丸技术专业委员会秘书处设在上海开信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主任:徐可为,副主任:王仁智、姜传海(常务)、王奇,秘书长:陈晓虎,副秘书长:冯爱新。

  中国残余应力学术交流方面:中国最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即利用苏联X射线衍射照相装置开展残余应力分析工作,于1972年成功研制并批量生产出中国第一代X射线应力测定仪,从此一个新兴的学术领域雨后春笋般地在中国各行业逐步发展起来,自1973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残余应力学术交流会至今已连续成功召开了17届,会议规模已达300人,曾两次获得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十大最有影响的学术会议。

  众所周知,机械零构件在制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残余应力问题,适当的残余应力可能成为零件强化的因素,但不适当的残余应力则可能导致变形和开裂等,残余应力存在对零构件的疲劳强度、抗应力腐蚀能力以及形状尺寸稳定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残余应力问题在众多制造行业、高校以及科研单位等一直受到高度的重视。

  中国残余应力学术交流会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①重要装备制造加工中的残余应力,②关键零部件使用服役中的残余应力,③新材料及新工艺中的残余应力问题,④残余应力消除与调控技术,⑤残余应力与材料性能,⑥残余应力与零部件失效分析,⑦喷丸强化技术与残余应力,⑧残余应力的测试和计算,⑨微观应力与组织结构,⑩与残余应力有关的其它问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残余应力专业委员会秘书处设在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主任:徐可为,副主任:吕克茂 王晓洪 姜传海,秘书长:姜传海(兼)副秘书长:叶文海 潘海滨 冯爱新。

MFN 金属表面处理杂志总编
山东大学教授
邮箱: ruwei@mfn.li